我在越南出生,祖父從廣東移民到越南,在堤岸落腳生根。
一直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但卻一直想來台灣生活,
去年終於來了,而且是當一位大學生,重溫讀書的生活,雖然辛苦,但卻也是甜蜜的。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長榮大學站」的神蹟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75665
作者-陳錦生是長榮大學現任校長。    按在相片上可以放大。


【長榮大學訊/文 陳錦生;圖 陳俊傑】2011年的1月2日,「長榮大學站」正式啟用了。這一條連接台南高鐵站到台南科學園區的新鐵路支線,是廿年來鐵路局唯一新建的支線。除了和高鐵台南站共構的沙崙站外,唯一新蓋的車站就是座落在長榮大學門口的「長榮大學站」。


    記得幾年前,台鐵在規畫這條路線時,原本是要跨經高速公路仁德段直接連到鐵路縱貫線,但因高速公路仁德段為所謂的「戰備跑道」,因此遭到國防部反對,只好繞一大圈,經由現在經過長榮大學門口的路線。當時的規劃,是在車站旁邊開闢一條新的聯外道路,作為新車站對外聯絡之用,縣府原本也編列好預算準備徵收,不料卻遭到村民的抗爭反對,只好作罷。
 長榮大學基於敦親睦鄰,最後同意縣府的要求,無償提供學校四十米大道供車站使用。在協商過程當中,我們曾提出要求將此站命名為「長榮大學站」,得到的答案是『絕對不可能』。理由是:鐵路局的傳統都是以當地的地名為原則來命名,不可能用一個機構或大學的名字來命名,而且,車票上設定的名稱最多只能四個字。而當時也已經以大潭村的名字命名為「大潭站」了,我們幾乎放棄了這個希望。
 沒想到不久以後,台南縣市共同爭取改制為院轄市,在大家不看好的情況下居然通過了。由於改制為院轄市後,村要改制為里,原來的大潭村人口太少,將來必須和鄰近的村併成一個里,新的里名稱也未能定案,而通車啟用迫在眉睫,不能不趕快決定。在一次車站工程協調會上,鐵路局表示尊重地方的決定,於是蘇煥智縣長便裁定將校門口的四十米大道命名為「長榮大道」,車站則命名為「長榮大學站」,鐵路局也破例同意。當然,當中有少數地方人士和民代也到縣府施壓,最後仍然維持原議。
 這一條鐵路是台鐵最新的鐵路支線,總共花費六十幾億。據我所知,也是台灣唯一跨越高速公路的鐵路。鐵改局在施工時,為了保持長榮大學的景觀,不但車站的設計和色系都配合學校的建築特色,在跨越校門時,也特別用高難度的六十米跨距來施工,避免橋墩影響到校門景觀。鐵軌則是採用噪音較小且較平穩的板軌技術來施工。最後,車廂也採用了長榮大學資管系三位同學所設計的彩繪列車,使得這條支線的列車一改台鐵傳統的顏色,變得活潑亮麗。
 最後,連車站的標誌系統也委請我們媒體設計系的林老師代為設計並經全體同學票選出來的樣式來施工。鐵路局在這次的「長榮大學站」的設立上,創造了許多的「第一」,充分的展現了創新、求變的勇氣,也讓我們看到台鐵的新希望。
 對長榮大學而言,除了學生和老師不用常常騎機車來回市區和學校外,每年也可減少許多的交通事故。對從高鐵和台鐵南下或北上的師生,也將方便許多。每天七十班次,上萬的旅客,必須從我們的校門經過,無形中也替學校增加不少知名度。在少子化的壓力下,對招生勢必有很大的利基。難怪有一位評鑑委員來校評鑑時,給了一句評語:「交通如果好,大學不會倒。」雖是玩笑話,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記得我八年前第一次來到長榮大學報到時,自己開車,東問西問,差點迷路,心想怎會到這鳥不生蛋的地方來。不久後,八十六號快速道路通車,接著南二高也通車,二零零七年,高鐵通車。這次的「長榮大學站」通車後,交通更加方便。回想過去的創校歷史,從荒蕪到大樓林立,從一百多個學生到上萬個學生,期間篳路藍縷,到處都是神的恩典和神蹟。深夜捫心自問:「人算甚麼?」神竟眷顧我們。特別是「長榮大學站」的設立,其實就是另一個新的神蹟。在校慶感恩禮拜時,我也提醒同仁:「當神蹟發生在你身邊時,你感覺到了嗎?」
 每當在辦公室的窗口望著嶄新的車站眺望,我心中不禁想起聖經中雅各的話:「耶和華真在這裏,我竟不知道!」

沒有留言: